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
电话:18311307806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科普 >> 心理障碍

精神心理障碍:别忽视它对大脑的“隐形攻击”

来源: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  发布时间:2025-10-25 14:20:35

当人们长期深陷情绪低落、焦虑或压力的泥沼时,身边人常常会劝说“想开点”或者“放松一下就好了”。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精神心理障碍,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心理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实质性改变!

一、大脑结构可能遭遇的“变故”

(一)海马体体积“缩水”

海马体,作为负责记忆巩固和情绪调节的关键脑区,在精神心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长期遭受抑郁症困扰的患者,其海马体可能出现体积缩小的现象。这种变化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患者记忆减退、情绪持续低落等症状紧密相连。想象一下,原本清晰如镜的记忆变得模糊,积极的情绪也难以长久维持,生活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二)前额叶皮层“失守”

前额叶皮层参与着高级认知功能,诸如决策制定、冲动控制以及社交行为等。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群体中,这个区域的灰质体积可能出现减少的情况。一旦如此,患者的执行功能和社会认知能力便会受到影响。比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他们可能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在社交场合中,也可能会因为冲动控制能力下降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三)边缘系统“紊乱”

边缘系统,包含杏仁核、前扣带回等重要结构,是情绪处理的核心区域。在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身上,杏仁核常常会出现过度活跃或者结构改变的状况。这会导致患者的情绪反应增强,调节能力下降。就像一个情绪的“开关”失去了控制,患者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陷入极度的焦虑或愤怒之中,难以恢复平静。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结构变化并非是永久性的损伤。通过有效的治疗,部分脑区有可能逐渐恢复,这也充分体现了大脑神经可塑性的重要意义。大脑就像一个具有强大修复能力的“工厂”,只要给予恰当的帮助,它就有可能重新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二、大脑功能可能受到的“冲击”

(一)认知功能“滑坡”

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这些变化并非仅仅是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神经心理学测验可以客观地进行评估。例如,患者可能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在工作或学习中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或者在处理复杂事务时显得力不从心。

(二)情绪调节“失衡”

大脑神经递质系统,如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就像一个精密的“情绪调节器”,维持着情绪的平衡。然而,精神心理障碍可能会打乱这个平衡,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仿佛被黑暗的情绪所吞噬;或者情绪波动加剧,时而极度兴奋,时而又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

(三)躯体症状“浮现”

许多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还可能会体验到各种躯体症状,如失眠、头痛、疲劳或不明原因的躯体疼痛等。这些症状看似与精神心理问题无关,实则常常是大脑功能异常在身体上的表现。就像身体在通过这些“信号”向我们发出警报,提醒我们关注大脑的健康状况。

三、这些损伤能否“逆转”?

(一)早期干预是“救星”

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这就好比是一颗具有生长潜力的种子,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和环境,就有可能茁壮成长。对于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包括药物和心理治疗)就像是给这颗“种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阳光,可以促进受损脑区的修复。例如,抗抑郁药能够帮助恢复海马体的体积,让这个关键的脑区重新焕发生机。

(二)长期未治疗的“恶果”

然而,如果疾病长期得不到控制,情况就会变得不容乐观。脑结构损伤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会影响到智力表现,如注意力、学习能力下降等。这就好比一座原本坚固的大楼,因为长期缺乏维护而逐渐出现裂缝,最终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稳定性。

精神心理障碍对大脑的影响是真实存在且可观测评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损伤是永久性的。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面临类似问题,请及时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这不仅是对心理健康的投资,更是对大脑健康的长期保护,让我们携手守护好这个宝贵的“心灵宝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