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抑郁之困,守健康之衡:抑郁症治疗中体重管理的中西医智慧
在临床诊疗中,我常听到抑郁、焦虑患者无奈倾诉:“这药虽能让心情好起来,却让我胖了一圈!”传统抗抑郁药在调节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的同时,常常会带来一个令人困扰的副作用——影响食欲调控中枢,进而导致体重增加。
药物副作用背后的中医奥秘:整体气机失调
从中医理论深入剖析,体重变化与“脾失健运”紧密相连。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肝郁气滞、脾虚湿困的病理状态。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脾主运化,负责将水谷精微输布至全身,若脾虚失运,水湿内停,就会聚湿成痰。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未能充分考虑脾胃功能,或者用药过于滋腻,就会进一步阻碍脾胃的运化,导致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痰湿积聚,最终使形体逐渐丰腴。由此可见,这并非仅仅是传统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更是人体整体气机失调的外在表现。
新一代抗抑郁药:点亮希望之光
值得庆幸的是,新一代抗抑郁药物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以选择性 5 - HT2C 受体拮抗较弱的药物为代表,它们能够更加精准地作用于情绪调节通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食欲和代谢的干扰。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在使用新一代抗抑郁药物后,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体重波动极小。更有一些患者,随着情绪的好转,活动力逐渐恢复,饮食也变得规律起来,体重逐渐趋于健康水平。这无疑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让他们在追求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无需再过度担忧体重问题。
中西结合:标本兼治的创新之路
从医 40 余年来,我始终倡导“西药靶向调节,中药整体调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在使用现代药物迅速稳定患者情绪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进行整体调理,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若患者表现为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这是脾气虚弱的典型表现。此时,可配伍经典方剂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其中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输布,从根本上改善脾气虚弱的状态。
若患者伴有口苦、腹胀、苔黄腻等症状,这多是肝郁化火、湿热内蕴所致。肝郁气滞,日久化火,火邪与湿邪相互交织,形成湿热之邪,阻碍气机运行。此时,可用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化湿。丹栀逍遥散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入了丹皮和栀子,丹皮善清血中伏火,栀子能泻三焦之火,二者相伍,既能疏肝解郁,又能清泻肝火、清热利湿,恢复肝胆的正常疏泄功能,使气机通畅,湿热得除。
通过调理脾胃升降、疏利肝胆气机,不仅能够减轻现代药物对代谢的潜在影响,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更能从根源上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准治疗,科学监测:走向康复的坚实保障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持久战”。在这场战斗中,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西药,充分发挥其快速改善情绪的优势,让患者能够尽快摆脱情绪的阴霾。同时,结合中医调理体质,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中药治疗,减少药物对体重的潜在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科学的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中西医协同干预,双管齐下,就像为抑郁症患者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帮助他们在摆脱情绪困扰的同时,守住健康体重,重归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共进,运用中西医的智慧,为抑郁症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