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康复的三大转折点:中西医结合开启康复新路径
在精神心理临床领域深耕 40 余载,我接触过无数患者,他们中不少人即便按时服药一段时间,却仍感觉效果欠佳。问题常常出在未能敏锐捕捉到那些细微却至关重要的临床转机。依据我的多年观察,以下这三个转折点尤为关键,每一个都可能成为患者迈向康复的重要起点。
转折点一:肝郁得舒,气机复畅——走出抑郁第一步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当人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就如同树木被绳索紧紧束缚,难以自由舒展,极易导致肝气郁结。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胸闷胁胀,常常不自觉地叹息,情绪也极为低落。
曾有一位 30 岁的女性患者前来就诊,初诊时她精神萎靡不振,说话声音低沉,自述“胸口像被一块大石头堵着,难受极了”。针对她的症状,我为她开具了包含柴胡、白芍、香附等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的中药。经过大约两周的治疗,她再次复诊时,神情明显轻松了许多,整个人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这一变化,正是肝气开始舒展的显著标志,也是她走出抑郁困境的第一步。
转折点二:痰火渐清,心神得安——病情稳定的关键节点
倘若病情迁延日久,原本的气郁状态就可能进一步发展,化火灼伤津液,进而形成痰液。痰与火相互交织,扰乱心神,即中医所说的“痰火扰心”。此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失眠、心烦意乱、思维混乱不堪等症状,观察其舌苔,通常呈现黄腻之象。
我曾接诊过一位长期饱受失眠折磨的患者,他痛苦地向我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的脑袋就像一个热闹的集市,从早到晚都喧嚣不停,根本无法安静下来。”他每晚只能勉强睡两三个小时,睡眠质量极差。针对他的病情,我采用黄连温胆汤进行加减化裁,以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经过三周的治疗,他兴奋地反馈道:“医生,我的脑子终于安静下来了,晚上能够连续睡五六个小时了。”这一转变表明,痰火逐渐被清除,心神得以安定,是病情转向稳定的重要节点。
转折点三:心脾同调,气血得复——彻底康复的坚实基础
抑郁症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常常会损伤心脾功能。脾虚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心血不足则会使患者心悸不安、记忆力减退。此时,患者大多面色萎黄,身体疲倦懒言,对食物也没有什么兴趣。
有一位高中学生,由于备考压力过大,不幸患上了抑郁症,无法继续坚持学习。我根据他的具体情况,运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药物来健脾益气,同时搭配酸枣仁、远志等药物来养心安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他高兴地告诉我:“医生,我现在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了,身上也有力气了。”这一变化是心脾功能逐渐恢复、气血日益充盈的表现,为他彻底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西医结合:为康复提供双重保障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治有机结合起来,往往能够为患者提供一条更为全面、有效的康复路径。西医在精神疾病的精准诊断以及快速控制严重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痛苦;而中医则擅长从整体上进行调节,能够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机变化,如肝郁、痰火、心脾两虚等,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其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几率。
杜万君主任温馨提示: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正遭受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失眠等精神疾病的困扰,或者在用药方面存在疑问和困惑,欢迎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在 24 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为您详细沟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