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打开抑郁症康复的希望之门
“抑郁症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不仅是无数患者和家属心底最深的疑问,也是医学界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约有三成抑郁症患者的脑部存在生理性改变,如海马体萎缩、前额叶皮层变薄等,这些“脑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脑正常功能,进而引发抑郁情绪。然而,这只是抑郁症成因的冰山一角,在更多案例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更普遍的原因——中医所讲的“脏腑功能失衡”。
这一观点并非凭空捏造,早在古老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明确指出情绪问题与五脏功能紧密相连。肝脏主疏泄,负责调畅气机与情志。若长期情绪不畅,就如同给肝脏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致使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血液运行受阻。而心藏神,肝气不舒、血瘀不畅,便会扰及心神,让人心神不宁。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肝郁日久还会横逆侵犯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当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气血无法顺畅运行并上濡于脑,大脑便难以维持正常的情绪调控,抑郁症也就悄然降临。可以说,脏腑失调,是众多抑郁问题背后的“隐形推手”。
基于这样的认知,在临床治疗中,我常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西药如同训练有素的“快速反应部队”,能够迅速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急性症状,让患者从极度的痛苦中暂时解脱出来。而中药则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调理大师”,从整体出发,针对肝、心、脾等脏腑进行系统调节。通过疏肝理气、清心安神、健脾养血等方法,改善患者体质,恢复气机平衡,让身体重新回归健康状态。
曾经有一位18岁的女孩前来就诊,她被诊断为伴有情绪行为问题的抑郁状态。就诊时,她的情绪起伏极大,时而沉默寡言、满脸绝望,时而又暴躁易怒、摔砸东西,甚至出现消极言行。睡眠质量也极差,每晚只能浅睡几个小时,还常常被噩梦惊醒。查看她的舌苔,黄腻厚重;脉象弦数有力。经过详细辨证,我判断她属于肝郁化火、扰及心神的证型。
针对她的情况,我为她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一方面,给予疏肝清热、宁心安神的中药,如柴胡、郁金疏肝理气,黄连、栀子清热泻火,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另一方面,配合适量西药稳定她的情绪。
一个月后复诊,她的父母兴奋地反馈,孩子的情绪明显平稳了许多,不再轻易发脾气,睡眠质量也有了很大改善,自伤行为也消失了。三个月后再次见到她,女孩眼神清亮有神,主动对我说:“医生,我心里轻松多了,感觉生活又有希望了。”在后续治疗中,西药逐渐减量,中药继续巩固,随着脏腑功能逐步恢复,她的整体状态越来越稳定。
方中所用中药,并非简单地“镇静”,而是帮助身体恢复内在平衡。肝气舒畅,心神得以滋养,气血充沛且运行顺畅,能够充分上供于脑,情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抑郁症的治疗,不应仅仅聚焦于“大脑”,更要关注“脏腑”。唯有身心同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让患者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时,不仅注重药物对精神症状的调控,更将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根据患者体质特点,针对性地选用枸杞、山药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或熟地、肉苁蓉等补肾药材配伍成方,也可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这种调理方式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精神症状缓解。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能更好地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杜万君主任有话说: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正遭受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或者有用药方面的困扰,留下您的联系方式,24小时内会联系您详细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