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成瘾”迷思与中西结合治疗新曙光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进程中,不少患者和家属对精神科药物心存重重顾虑,其中最为突出的担忧便是:精神科药物是否都具有成瘾性?一旦开始服用,是否就永远无法停药?作为一名医生,今天就为大家拨开迷雾,明确告知大家,实际上仅有两类精神科药物需要警惕成瘾性,而且很多时候患者感觉“停不下来”,并非真正的成瘾。
这两类精神科药物需警惕成瘾
镇静催眠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安定、劳拉西泮等)是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症状。然而,若长期大剂量使用这类药物,就可能产生耐受和依赖现象。患者会逐渐发现,所需的药量越来越大才能达到之前的效果。一旦突然停药,还可能出现心慌、失眠加重等戒断反应。因此,这类药物通常建议短期、按需使用,并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剂量。
部分中枢兴奋剂
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哌甲酯等药物,因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一定的滥用潜力。不过,只要在严格的处方管理下规范使用,其依赖风险是较低的。
“停不下来”≠“成瘾”
很多时候,患者感觉精神科药物停不下来,并非是药物成瘾所致。精神疾病大多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类似,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如果病情尚未得到稳定控制就擅自停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出现幻听、妄想等症状加重的情况。这其实是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持续治疗,而非药物成瘾。
中西结合:精神疾病治疗的独特优势
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中西医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西医治疗精神疾病能够快速起效,精准地针对症状进行控制。例如,抗精神病药物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社会功能。而中医则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比如,一些患者服用西药后会出现便秘、嗜睡等不良反应,中医的调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
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结合:高效安全的治疗模式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时,不仅关注药物对精神症状的调控,更将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如枸杞、山药等,或补肾药材,如熟地、肉苁蓉等,将它们配伍成方。此外,还可以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
这种调理方式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能够更好地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正遭受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或者有用药方面的困扰,欢迎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详细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