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
电话:18311307806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常识

精神心理疾病用药:疗效背后的肝肾风险与科学用药指南

来源: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  发布时间:2025-11-05 13:47:06

在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进程中,药物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然而,部分精神类药物在助力患者控制症状的同时,也潜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当患者长期、过量或不规范用药时,极有可能给肝脏和肾脏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科学认知这些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是保障安全治疗的重要前提。

常见精神类药物的肝肾风险

1、艾司唑仑

艾司唑仑是常用于短期缓解焦虑和改善睡眠的药物,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若不规范使用,例如长期超量服用,会显著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甚至导致肝酶升高。在极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对于那些本身就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

2、氟西汀

氟西汀作为一种常用的SSRI类抗抑郁药,通常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过,在个别患者身上,仍可能对肝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及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3、氯硝西泮

氯硝西泮同样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具备强大的抗焦虑和镇静作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该药物,不仅会带来药物依赖的风险,还会极大地增加肝肾的代谢压力。患者切不可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若需要停药,也应遵循逐渐递减的原则。

4、氯丙嗪

作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在临床上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然而,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其中就包括对肝脏的影响,例如可能引发胆汁淤积性黄疸,同时还存在抗胆碱能副作用。目前,该药物已逐渐被新一代药物所取代。在使用氯丙嗪期间,患者需密切监测各项生理指标,以确保用药安全。

5、哌甲酯

哌甲酯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主要药物,属于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服用该药物后,身体会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这会导致肝脏血流异常,肝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受到损伤,进而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转。与此同时,肾脏在身体异常兴奋的情况下,负担也会加重,肾脏血管痉挛,导致肾脏组织供血不足,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肾脏功能逐渐减退。长期如此,肝肾健康将受到严重破坏。

6、奥氮平

奥氮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严重精神障碍的常用药物。若患者不按照医嘱使用,出现过量或长期滥用的情况,肝脏将不堪重负。奥氮平会干扰肝脏内的酶系统,影响肝脏正常代谢脂肪的能力,引发肝细胞脂肪浸润,久而久之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损害肝脏的正常功能。肾脏同样会受到牵连,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肾脏堆积,会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脏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功能下降,可能出现多尿、低血钾等症状。持续发展下去,会造成肾功能不全,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肝肾衰竭。

科学用药与风险防范原则

1、严格遵循医嘱:患者必须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也不擅自停药。用药的剂量和时间都有严格的科学依据,随意更改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2、定期复诊评估:建议每3个月至少进行一次肝肾功能检查,通过定期复诊,医生可以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和发现药物可能对肝肾造成的损害,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与有效。

3、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可能加重肝肾负担的药物或物质,例如酒精。酒精本身就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与某些精神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加重肝肾的负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4、主动告知健康信息:就医时,患者要主动向医生告知自身的肝肾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用药史。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的药物和剂量,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或患者自身健康问题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5、及时就医排查:如出现乏力、尿色加深、食欲减退等可能提示肝肾功能异常的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药物对肝肾造成损害的早期信号,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障身体健康。

如果您正在被抑郁、焦虑、失眠、精分、双相、强迫等精神心理疾病问题困扰,却不知如何应对,不妨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免费咨询,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为您详细沟通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