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隐匿的“心灵杀手”,你了解多少?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毫无缘由地持续担忧,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坏结果充满恐惧,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总是丢三落四。身体上,也会时不时出现莫名的心悸、出汗、手抖,肌肉始终紧绷着,还伴有头痛、胃部不适等症状,整个人变得焦躁不安,情绪也极易失控。如果你有这些表现,很可能正在与焦虑症“过招”!不过,先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你可以借助下面这个SAS焦虑自评量表,对自己进行初步测评。
测评时,只需根据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每个问题即可。若评估结果显示为中度及重度焦虑,建议尽快咨询专科医生!
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根据量表结果,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 - 60分者为轻度焦虑;61 - 70分者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焦虑症:不容忽视的“头号精神障碍”
近几年,一项覆盖中国31个省区市的大型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成年人群所患的七大类精神障碍中,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居首位。成人一生患焦虑障碍的概率高达7.57%,过去12个月的患病率为4.98%。照此估算,每年约有4000万中国人受到焦虑症的困扰。而且,这还是几年前的数据,如今,受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折磨的人日益增多,年轻人更是成为高危群体。
焦虑症为何会“找上门”?
1. 遗传与环境因素“双重夹击”
焦虑症的发病具有一定倾向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焦虑症的发生与家庭遗传密切相关,呈现出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性。曾有一项对照试验发现,家中存在焦虑症患者的试验组成员,患焦虑症的风险比对照组平均高出5倍。
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与焦虑症的发病紧密相连,二者常常“沆瀣一气”。生活中遭遇离婚、丧偶、失业、生病等重大变故,都可能成为焦虑症的“导火索”。
此外,那些天生性格敏感、自卑、悲观的人,也更容易被焦虑症“盯上”。
2. 2. 社会心理因素“推波助澜”
在焦虑症的发病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与健康人相比,焦虑症患者往往承受着更大的社会心理压力,更容易被生活中的琐事刺激,从而诱发疾病。
3.3. 睡眠障碍“火上浇油”
一项研究指出,焦虑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问题,而睡眠质量下降又会反过来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因此,对于焦虑障碍患者,临床医生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既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又要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从而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焦虑症:不治疗后果严重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焦虑症患者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那么,焦虑症如果不治疗,会有哪些后果呢?
1. 损害身体健康
焦虑症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多种身体健康问题。持续的焦虑与心脏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可能增加患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此外,长期情绪紧张焦虑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增加患胃肠道疾病的几率。
更有研究表明,长期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可能与癌症的发病率有关。这些身体上的危害,会显著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2.2. 影响成长发育
一些研究表明,持续的焦虑状态可能会影响青春期女孩的生长发育,导致她们身高受限。
3.3. 破坏家庭和谐
家庭本应是温馨的港湾,但如果家中有人患有焦虑症,家庭氛围可能会变得紧张、不和谐。当家人经常表现出焦虑、紧张的情绪时,这种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情绪敏感的儿童。孩子们感知到家长的不安后,可能会变得恐惧、紧张,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如果您正在被抑郁、焦虑、失眠、精分、双相、强迫等精神心理疾病问题困扰,又不知如何应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免费咨询,24小时内会有专业人员与您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