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破抑郁阴霾:从躯体化症状到康复曙光
在《中西医结合论治抑郁障碍》一书中,我曾这样描述:“抑郁的躯体化症状,宛如深藏于身体之内的暗礁,表面看似平静无澜,实则内部暗流涌动、危机四伏[1]。”行医多年,我见证了无数抑郁症患者从绝望深渊一步步走向康复彼岸。今天,我想借一个真实的抑郁躯体化案例,与大家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独特优势。
门诊案例实录
患者信息:樊女士(化名),45岁,女性,于2023年3月15日前来就诊。樊女士身为公司中层管理者,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状态。长期的工作压力与不畅的情绪,致使她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受阻。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能够调畅全身气机,情志不遂则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进而影响心神,引发抑郁症状。而从西医角度来看,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失衡,这也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主要症状:樊女士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情绪低落,对原本感兴趣的日常活动丧失热情,同时还伴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如头痛、胸闷、胃痛等。此外,她还存在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兼症。这些症状严重干扰了她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让她苦不堪言。
中医辨证:《素问·举痛论》有云:“百病生于气也。”樊女士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而出现情绪低落、胸胁胀痛等症状[2]《素问·举痛论》。综合其症状表现,符合中医“郁证”范畴,具体辨证为肝气郁结证。
西医诊断:通过专业的精神心理量表评估以及详细的实验室检查,樊女士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伴躯体化症状。
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
治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西医方面,给予患者抗抑郁药物氟西汀,以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症状[3]。中医方面,我依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具体病情,精心开具了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功效的经验方。
经验方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郁金、川芎、香附、合欢皮等。
药物加减:若患者失眠症状较为严重,可加入酸枣仁、夜交藤等药物,以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若胃痛症状明显,可添加延胡索、海螵蛸等药物,以和胃止痛。
方解: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四味药组合成四逆散[4],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显著功效;郁金、川芎、香附能够行气活血、解郁止痛;合欢皮则具有安神解郁的独特作用。全方配伍精妙,共同发挥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安神解郁的功效。
疗效对比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樊女士的抑郁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躯体化症状也有了明显缓解,头痛、胸闷、胃痛等症状大幅减轻。复诊时,她满怀感激地对我说:“康博士,之前我疼得简直生不如死,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现在不仅能正常接送孩子上学,生活也重新有了盼头!而且您开的药价格实惠,效果还好,我这半年再也没半夜被憋醒过了,浑身都感觉轻松自在!”
结语:
本案例充分彰显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显著优势。通过中药调节气血、疏肝解郁,结合西药改善神经递质水平,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同时还能有效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调整,从而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康玉春主任温馨提示: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众多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数据显示,20年未复发的患者占比高达55%,10年未复发的患者占比更是达到了85%!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核心要点在于:
不排斥西药:合理运用西药调节神经递质,同时借助中药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
不拘泥古方:根据患者的代谢指标等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做到因人制宜。
不忽视心理:运用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和认知训练等心理干预手段,全面修复患者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