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雷区”大揭秘:避开这5大禁忌,重获心灵阳光
“主任,我每天都按时吃药、认真做治疗,可这抑郁怎么就是不见好呢?”在抑郁症的治疗之路上,不少患者都有这样的困惑。实际上,抑郁症的治疗绝非单纯依靠吃药、针灸等手段就能轻松搞定,它是一场需要身心全方位调整的“持久战”。倘若在治疗过程中不慎踩中以下5大禁忌,哪怕只是触碰其中一个,都极有可能让之前的治疗努力付诸东流,甚至让病情愈发严重!
禁忌一:一边吃药,一边熬夜
中医理论指出,“肝藏魂”,肝脏就像我们身体的“情绪总开关”,承担着调节情绪的重要职责。然而,长期熬夜对肝脏的伤害极大,极易损耗肝血。当肝血不足时,人就容易陷入焦虑、烦躁的情绪中,莫名地感到低落。
临床中,不少患者一边服用疏肝解郁的药物,试图改善情绪状态,一边却在凌晨两三点还抱着手机刷视频、玩游戏,迟迟不肯入睡。这就好比给一个漏气的气球打气,无论怎么努力,气球都很难饱满起来,药物的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在此,我建议大家尽量在晚上11点前进入梦乡。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经当令的时间段,此时入睡能让肝血得到充分的滋养。只有肝脏功能恢复正常,药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我们更快地摆脱抑郁的困扰。
禁忌二:过度依赖西药,忽视体质调理
西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确实具有快速缓解症状的优势,但我也遇到过不少患者,吃了几年西药,情绪依旧不稳定,还时不时出现头晕、便秘、食欲差等副作用,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中医看待抑郁症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理论体系。中医认为,抑郁症并非单纯的“情绪病”,而是肝郁、脾虚、肾亏、气血不足等多种身体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治疗抑郁症时,不能仅仅着眼于缓解症状,更要注重调理患者的体质。我的治疗思路是先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状况进行调理,待体质逐渐改善后,再着重稳定情绪。比如,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我会在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以疏解肝郁之气;对于脾虚湿重的患者,则用归脾汤来调理脾胃,祛除湿气;而对于肾阳虚的患者,会适当加入巴戟天、淫羊藿等温补肾阳的药物。通过这种整体调理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禁忌三:情绪压抑,不宣泄
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有一种“憋闷感”,不愿意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中医讲“郁则气滞”,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越来越严重,症状也会随之加重。
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药物治疗外,我还会鼓励患者采取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比如,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像八段锦、散步等。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让气机更加通畅;也可以写日记,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毫无保留地写下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情绪释放方式;甚至在适当的时候,大哭一场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宣泄途径,让郁结在心中的气机随着泪水流动起来,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禁忌四:饮食不忌口,生冷油腻不控制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往往会通过暴饮暴食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或者毫无节制地吃大量冷饮、烧烤、辛辣食物。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油腻食物则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生痰生湿。而身体一旦出现痰湿淤堵,情绪就更加难以稳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饮食调理方面,我建议大家尽量少吃生冷、油腻、甜食等容易损伤脾胃的食物,多吃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小米、百合等。山药可以健脾益胃,小米能滋养脾胃,百合则有清心安神的功效,经常食用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
禁忌五:不信任医生,半途而废
在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一边吃着药,一边心里却在犯嘀咕:“这药真的有用吗?能治好我的抑郁症吗?”这种心理暗示对治疗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知道,信任是治疗的第一步,如果患者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康复,对医生和治疗方案充满怀疑,那么再好的方子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抑郁症的调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有的患者吃了几天药,觉得没有明显效果,就自行停药;或者症状稍有好转,就立刻恢复高强度的工作,结果导致病情反复。其实,治疗抑郁症就像培育一棵幼苗,需要精心呵护,给它足够的时间和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果您正在被抑郁、焦虑、失眠、精分、双相、强迫等精神心理疾病问题困扰,又不知如何处理,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免费咨询,24小时内会有专业人员联系您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