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感冒”莫慌张,中西医结合来护航
在精神科的漫漫征途中,我已坚守了四十余载。患者们常亲切地唤我“读心神探”,只因我擅长诊治那些令人“想不通、睡不着、控不住”的精神困扰。在我看来,精神疾病恰似心理的感冒,有人症状轻微,如同一场小风波;有人却疏于应对,拖成了棘手的肺炎。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巧调理。这一观点,我在《中医论治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中也有所提及。
临床诊疗中,常有患者带着满心疑惑来问我:“康大夫,我每天焦虑得头发一把把掉,这算不算精神病啊?”面对这样的疑问,我往往会反问:“就像三天不喝水会上火,半年不运动会长胖一样,精神长期处于紧绷、‘拧巴’的状态,能不出问题吗?”
西医将精神病的根源归结于神经递质紊乱,而中医则认为这是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其实,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下,谁不曾有过抑郁情绪、焦虑念头呢?这些,就如同感冒发烧一般常见。
不过,大家可别误解了我的意思。我说“人人心里都藏着点‘病根子’”,并非是故意吓唬人。正常的情绪波动,就像皮肤不小心破了个小皮,而精神疾病则如同伤口感染,情况截然不同。
我曾遇到过一位女高管,长期饱受失眠困扰。西医诊断为焦虑症,然而在中药调理过程中,我发现她肝郁化火,舌苔黄厚得如同油炸花生衣一般。于是,我采用疏肝泻火的方子,并配合耳尖放血疗法。仅仅两周后复诊,她满脸笑意地对我说:“原来睡饱了,真的会笑着醒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非针对某个特定的“病名”,而是着眼于那个被压力与疲惫“折磨”得“累到生锈”的你。
在这四十多年的从医生涯里,我接触过上万名患者,也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大约 70%的所谓“精神病”,若能在早期及时发现,不过就是一场“小感冒”。曾经有个大学生,考前出现幻听症状,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了三年之久。当我看到他舌尖红得如同草莓一般时,便判断是心火旺所致。于是,我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的方子,并配合心理疏导。半年后,他不仅恢复了健康,还成功考上了研究生。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心里难免会冒出一些“火星子”,关键是要及时扑灭,防止其演变成熊熊山火。
最后,我想说句可能会得罪一些人的话:千万别被“精神病”这三个字吓破了胆!我有很多患者,经过治疗后十年未曾复发,如今有人成为了马拉松教练,有人开起了网红书店,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记住,心理虽然偶尔会“生锈”,但只要及时调理,就一定能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康玉春主任温馨提醒: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且出现了以下情况:
西药副作用明显,如发胖、闭经、性功能障碍、嗜睡、血糖升高、手抖、便秘、口水增多等;
减药后病情复发;
多年精神心理问题未见好转。
那么,不妨试试我的“三辨五联疗法”(辨病机、辨体质、辨药毒,联合药物、针灸、食疗、导引、情志调节)。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我将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西药减量或停药等“增效减毒”的辨治方案。您可随时联系我进行免费咨询,并拍摄舌苔照片、提供用药记录,以便我更好地为您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