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
电话:18311307806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常识

中西医结合为青少年精神健康点亮希望之光

来源: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  发布时间:2025-09-02 10:42:58

在精神科门诊,最让我揪心的是那些青少年患者。本该阳光开朗、活力四射的年纪,他们却被情绪和感知异常紧紧困住,家长们更是跟着愁得茶饭不思。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快速发育的关键阶段,各方面尚未成熟,过早接触精神类药物,可能对身体和心理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临床工作 40 余年,我发现中西医结合方案在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治疗上独具优势。它突破了单一西药疗法不良反应多、易反复等局限,实现了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互补,为青少年精神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

下面,我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为大家详细讲讲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小玲(化名)17 岁,去年 11 月,她鼓起勇气向喜欢的男生表白,却惨遭拒绝。此后,她总觉得脑子里有十几个人在说话,还怀疑同学在背后说她的坏话。一开始,当地医院医生初步考虑可能是精神分裂症。

小玲爸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不知所措。他们担心药物副作用,没敢给孩子用药,想着让孩子回学校也许能慢慢好起来。可没想到,返校后,那些“声音”并没有消失,反而换成了“另一批人”说坏话。小玲甚至觉得这是自己拥有了超能力,有时会突然哈哈大笑,还出现了幻触。

到了今年 2 月,情况愈发糟糕。小玲脑子里的“人”越来越多,还天天喊头痛;晚上难以入睡,总觉得有人监视她,情绪也一落千丈,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坐立不安,记忆力明显下降,上课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小玲爸妈心急如焚,带着她跑了好几家医院,挂号、排队、做检查,一番折腾下来,症状却始终没有好转。看着孩子一天天被病痛折磨,他们的心也一天比一天沉重。

孩子的病,煎熬的不仅是孩子自己,更是整个家庭。我特别能理解家长们着急又无助的心情。好在,最终他们辗转找到了我。

面诊时,我仔细观察小玲的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腻,还有裂纹。结合她的症状和经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属于“郁病,肝郁化火证”。

青少年心思细腻敏感,表白被拒这件事让她肝气郁结在心中,时间一长便化火生热。火热之邪扰乱心神,就容易出现幻听、幻觉;肝火上冲头部,就会引发头痛;肝气不舒还会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所以孩子会感到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考虑到小玲才 17 岁,身体还在发育阶段,我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为她治疗。先用西药控制最严重的幻听、妄想等症状,再用中药慢慢调理身体,减少不良反应,帮助她恢复失衡的身心状态。

西药治疗

口服阿立哌唑,这是临床常用的药物,能够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对体重增加、内分泌代谢紊乱的影响较小,非常适合儿童青少年及女性患者。

中药调理

我选取了菊花、川芎、丹参、百合、生地黄、生石膏、白芍、炙甘草、黄芩、生栀子、山药、酒萸肉、制远志、石菖蒲、郁金、北柴胡等药材。

其中,北柴胡、郁金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黄芩、生栀子、生石膏能够清肝火,缓解头痛、烦躁等症状;制远志、石菖蒲可以开窍宁神;山药、酒萸肉则能健脾益肾。

用药一个月后,小玲和爸妈前来复诊。他们告诉我,孩子情绪好多了,白天不再犯困,只是晚上还是怕黑,起夜后就不敢再睡。我根据小玲的最新情况调整了中药方。其实,这个阶段出现一些不适很正常,西药已经稳住了主要症状,中药则需要针对这些细节慢慢调整。

又过了一个月,再次复诊时,小玲爸妈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他们说:“孩子现在按时吃药,情绪稳定多了,晚上也不那么胆小了,吃饭睡觉都正常,月经也没受影响!”到了第三个月,小玲只剩偶尔感觉腿麻,我建议她每天抽出 10 分钟散散步,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症状会逐渐改善。

直到最近,用药快半年时,小玲再来复诊,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情绪进一步好转,坐立不安的表现减轻了许多,幻听也再也没有出现过。目前,西药正在逐步减量,为停药做准备。

小玲妈妈经常和我分享孩子的日常表现,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好,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这种高兴并非仅仅因为“治好”了病,更重要的是看到孩子能够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家长的焦虑也减轻了,这正是我作为医生最希望看到的。

中西医结合并非简单的“西药 + 中药”,而是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一方面,西药能够快速控制幻听、妄想等让患者痛苦不堪的症状,避免病情拖延过久对大脑功能和心理状态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配方。比如小玲一开始肝火旺盛,就重点清肝泻火;后期则侧重健脾益肾,既能减轻西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又能从根本上调理气血和脏腑功能,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平衡,减少症状反复的可能性。

除了药物治疗,作为医生,我们还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孩子患病后往往会感到害怕,家长也会焦虑不安,这时我们要多与他们沟通,耐心解释病情,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过程中,信任和配合至关重要。

最后,我想对所有有类似经历的朋友说:如果孩子出现情绪或感知异常,不要惊慌,也不要盲目求医。及时找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制定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案。每个孩子的情况都独一无二,但只要我们携手努力,慢慢调理、耐心等待,孩子一定能够逐渐康复。我也会一直坚守在门诊,尽我所能,帮助更多孩子和家庭走出困境!

注意: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切勿盲目自行用药!如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