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误解:抑郁症治疗“五要五不要”,助你重寻阳光
“赵医生,我是不是太矫情了才抑郁的?”在临床中,我常听到这样的疑问。在此,我郑重地告诉大家:抑郁症绝不是矫情,它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疾病,是大脑的“情绪调节系统”出现故障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要关注和呵护身心健康。今天,我为大家总结了抑郁症治疗中的“五要五不要”,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一、要“动”,不要“躺”
中医讲“久卧伤气”。长期卧床不动,身体气血运行就会迟缓,如同死水一般,毫无生机活力。气血不畅,阳气渐弱,而阳气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与积极情绪的关键力量,阳气不足,抑郁症状就更难改善。
实际上,运动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困难和高强度。哪怕只是做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活动一下僵硬的筋骨,也能促进气血流动。当身体动起来,大脑会分泌内啡肽,这可是天然的“快乐激素”,能让我们产生安全且持久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比单纯依靠药物效果更佳。
二、要“晒”,不要“躲”
阳光,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抗抑郁药”。尤其是早晨的阳光,蕴含特殊能量,能调节我们体内的褪黑素和血清素水平。褪黑素与睡眠和情绪调节紧密相关,血清素被称为“快乐神经递质”,二者在阳光调节下达到平衡,心情便会逐渐明朗。
晒太阳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升发阳气。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根本,阳气充足,身体才健康,情绪才积极向上。阳光洒在身上,能驱散体内阴郁之气,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三、要“吃”,不要“饿”
饮食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方面。中医强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负责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气血,为身体提供能量与营养。若饮食不佳,脾胃功能受损,气血不足,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分滋养,情绪也会更糟糕。
饮食无需精致复杂,关键在于规律。具体如下:
定时定量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身体适应规律的饮食节奏。
少吃油炸甜腻食物:这类食物不易消化,还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多吃温热粥品:易消化,还能温暖脾胃。
多吃新鲜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
适当吃坚果:如核桃、杏仁等,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健康有益。
四、要“说”,不要“憋”
抑郁的人往往习惯将痛苦烦恼闷在心里,就像不断充气的气球,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爆炸。中医讲“肝主疏泄”,情绪如同身体里的气血,需要顺畅流通。若总是憋着情绪,肝气就会郁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抑郁症状也会加重。
倾诉不一定要找专业心理医生。有时,和家人、朋友随便聊几句,分享当天感受和经历,哪怕只是琐碎小事,也能让情绪得到释放。
五、要“信”,不要“弃”
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最可怕的就是“放弃治疗”。很多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感觉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结果抑郁症很快复发,且往往比之前更严重。还有些人,尝试几次心理咨询后,觉得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失去信心,不再坚持。
治疗抑郁症如同治疗感冒,不可能在短短一两天内完全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和挫折,但请相信,只要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迎来阳光明媚的那一天。
我是赵振海,一位深耕中医心理的精神科大夫。如果您正被抑郁、焦虑、失眠、精分、双相、强迫等精神心理疾病问题困扰,却不知如何处理,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免费咨询,24小时内我会联系您详细沟通。